简介
高翔,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基础数学专业,硕博连读,理学博士。现为中国海洋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副教授。
主要教育教学工作:
讲授通识课《数学、天文与物理》、《万物之理——爱因斯坦之梦》、《古今数学思想——人类心智之荣耀》、《数学——宇宙的语言》。
制定《空间解析几何》、《微分几何》、《近世代数》、《数学史》教学大纲。
讲授《数学物理方法》、《空间解析几何》、《微分几何》、《近世代数》、《数学史》、《数学建模实践》。
编写完成教材:
(1)高翔、张若军,《数学史简明教程》;
(2)张若军、高翔、范中平,《数学——宇宙的语言》。
奖项介绍:
“东升课程教学卓越奖”是2014年由王东升校友捐资设立的,至今每年捐赠40万人民币用于建设相关奖项,旨在奖励在教学中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表达对课程教学和教师本人的尊敬,进而支持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健康发展。
据老师介绍,参与评选的老师不能超过45岁,拥有至少八年教龄是一个前提,因为教学本身是一个随着时间增长积累经验的这个过程,这个教学成果的积淀不是一朝一夕的。鼓励中青年教师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这个教学当中。
对于获得这个奖项,高翔老师表示:
数学科学学院每年都会有老师获得这个奖,所以得获奖本身并不是多么罕见的事情,能获得这个奖是很高兴的,说明之前在教学上付出的一些努力、理念和实践得到了学院和学校的认可,对我自身是一种激励,说明我之前对教学的理解以及对教学实践的践行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正确的,能激发我未来沿着现有思路继续坚持,另一方面这个奖对我来说也是一种鞭策,被认可的教学成果促使我们要把它当做前进的动力,更加认真、积极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
问:作为数学人,我们知道数学的艰辛,那么高翔老师是如何在教授数学的路上坚持下去的呢?
作为一个教师跟学生互动是我专心教学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动力,比如教新生的解析几何时,那些刚上大学的学子们眼神中充满了对数学和大学生活的憧憬,学习都特别认真,能跟老师互动,所以教授大一课的时候,总感觉自己处于一个很年轻的这种状态。
第二个动力,就是自身对数学的热爱,无论读到博士毕业还是当数学老师亦或从事数学研究,对数学的热爱都是支持我的根本动力。
第三个就希望靠自己对数学热爱去感染同学们,因为很多同学学习数学的初衷并不是热爱数学,但既然选择这个专业的话,那么至少大学四年要兢兢业业把它给学好,如果只是以应试的角度或是比较功利的态度去学习数学,可能不会真正的学好。
谈到对数学的热爱,高翔老师向我们分享了他与数学的缘份:
应该是上小学的时候,一般对于一个学科的热爱很多时候起源于你的一个启蒙老师,我上小学时就遇到了这样一位老师,他也是我一个亲戚,他当时是从一个初中老师调到我们小学六年级,所以相比普通的小学老师,他的视野比较开阔一些,而且初中要讲平面几何,特别讲逻辑,我对逻辑很感兴趣,之后就慢慢地喜欢上了数学,然后在初中高中会参加一些数学竞赛。在我上大学的时候,数学专业并不像现在这么火,现在因为意识到数学本身的重要性,所以很多学生不管喜不喜欢,第一志愿都是数学,我们那时候大部分同学都是被调剂过来的,而我的第一志愿则是数学,任何事物当你真正喜欢上的时候,你会关注一些与它相关的信息,比如说不断地看一些科普书或者做一些数学题,然后产生一个正反馈,让自己越来越喜欢。
除此之外,高翔老师向我们分享了关于答辩的注意点:
首先一个项目要有一个核心的想法或者理念,这个理念要清楚,然后可以用一些结构将理念串联起来,比如布尔巴基结构。
第二点就是形成一个有机的框架,这点是很关键的,就是这个项目本身应该是做的是比较透彻的,所以我注重在核心理念下,如何把这些比较零碎的东西给联系起来。
第三就是要站在如何讲述给他人的角度,讲述者的逻辑要让倾听者觉得不啰嗦,要引起倾听者的兴趣。最后就是看结题,要讲清楚你能够结题的理由,你可以说你写了本教材或制定了几份大纲或指导学生参加比赛获得了一定的成果。
《万物之理-爱因斯坦之梦》
——来自高翔老师的提前剧透:
源头来自一门通识课,通识课的名字叫“万物之理—爱因斯坦之梦”,这是咱们学校的一个核心通识课,主要就是讲万物之理,即宇宙运行的规律,大概用几条非常简洁的第一性原理来展示,整个宇宙在原则上都是可以通过几条第一性原理解释,而且要建立于数学逻辑推理上,最终把它呈现出来,所以这个这门科的目的就是回顾历史,从历史的角度去看待万物发展规律,按照历史发展来说明人们是如何推演出这个第一性原理的,最终是要实现一个框架,找到整个宇宙变化发展的公理,但是这个东西现在还没有找到,所以只介绍了到目前为止这个进展是如何的。
对于当代数学从事者,高翔老师谈到:
首先,要遵从自己的内心,就是你真正喜欢的是什么,如果你自己内心确实是喜欢数学的话,那么你就义无反顾的去追求。然后看你自己所从事工作的这个性质,如果你将来想做研究的话,那么就应该去读研究生或读博士,将来进入大学做一个大学老师或者进入研究所做一个研究人员,把你的兴趣和你的工作有机的结合成为一体,你既可以靠这个去赚养家糊口又可以在工作之中去践行你的兴趣。
如果你未来并不打算从事数学研究,也需要把基础打好,在本科期间的数学课程的训练,对个人发展着重要的作用,人的能力发展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它实际上是一个缓慢上升的过程,而且到一定程度还会有平台期,突破平台期还会有一个快速生长的过程,在这个时候就需要特别能够耐得住寂寞,把这个平台期给熬过去,而这一点对于数学人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塑造心境的过程。所以大学期间是把基础按照正常的模式打好,会对未来的人生有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