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亮的一道光——刘智明
发布者: 崔琪
发布时间:2021-03-16
浏览次数:1986

刘智明,男,汉族,1969年生于湖北十堰,199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医学院,200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生前任武汉市武昌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发表专业论文30余篇,其中SCI 2篇;主编神经外科专著1部;主持承担省市科研项目4项,2012年获武汉市首届武昌英才荣誉称号。在今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不幸感染新冠肺炎,经全力抢救无效,于2020年2月18日因公殉职,年仅51岁。2020年2月,武汉市委决定追授刘智明同志“全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20年2月,湖北省委决定追授刘智明同志“全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为鼓舞士气,弘扬正气,激励广大卫生健康工作者投入这场严峻的斗争,2020年3月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决定追授刘智明“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1991年7月,22岁的刘智明从原湖北医学院本科毕业,被分配到原郧阳地区人民医院外三病区从事神经外科临床工作。当时,刘智明是科室的团干,经常参加青年活动,为人爽快,热情仗义。“外科医生都有活力,工作上好学上进,大家都很喜欢他。”当时医院的宣传科长和团委书记刘家敏这样评价他。作为医院里为数不多的大学生,刘智明跟着老师刻苦钻研技术,逐渐成为了一名精通脑外手术的行家。脑外手术,业内称其为“绣花针手术”,做手术的医生一定要胆大心细,否则就会产生可怕的后果,当时的导师(现湖北医药学院党委书记)涂汉军对他的评价是“他可以做到”,可见他自身高超的手术能力。

刘智明出生在农村,和很多农村出来的孩子一样,他心思单纯,手脚勤快。有一次,见到同事住的楼层高,他便主动帮忙搬送液化气罐子。在那个没有手机和电脑的年代,听单位乐队的live是医生们的一大消遣活动,每次刘智明总是早早来到现场,帮着乐队布置场地、搬乐器,忙的不亦乐乎。周末闲暇时,刘智明和年轻的同事们一起,相聚在位于青松坡的单身职工宿舍,唱歌、跳交谊舞、打篮球。直到1995年,刘智明离开十堰,只身前往武汉工作,此后他们能够见面的机会太少,大多都是在开会的时候,但刘智明会亲切地问上一句:“最近工作好吗?”

后右二刘智明

去武汉工作之后,刘智明成为了无人不知的拼命三郎。39岁的武汉三院神经外科医生李维此前是刘智明生前任院长时带领过的医生之一,在他看来,武汉三院神经外科的进步和刘智明的努力是分不开割不断的。早先神经外科在武汉三院并非独立科室,刘智明在任期间,主动联系自己的博士同学刘如恩。此时的刘如恩在江西工作,专攻功能神经外科,他们用显微血管减压治疗面肌痉挛和三叉神经痛。刘智明也想将这一疗法在武汉做起来。于是多次亲自开车将当时接受中央组织部派遣、正在江西省人民医院担任副院长的刘如恩接到武汉。有一次,刘如恩要从武汉赶到宜春开会,刘智明在出发当天的早晨还安排了五台手术,他坚持在做完手术后,亲自开车送刘如恩去宜春。有人问,为何不将手术改期?刘如恩说,刘智明告诉他,因为病人离开武汉就报销不了,为了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情愿牺牲自己的时间。

努力终有回报,武汉三院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的手术研究大获成功,并从此成为在湖北省内有特色的业务之一。与此同时,神经外科在武汉三院被划归成为独立科室,刘智明担任科室主任。科室成立后,他还积极推动科室参加武汉市市级重点学科评审,评审期间,他事事亲力亲为,在提升业务的基础上积极准备资料,并帮助神经外科通过了市级重点学科的评审。为了让病人在手术后更好的恢复,在其他科室都未配备营养师的情况下,刘智明招进一名专业的营养师协助病人进行术后护理。

调任医务处主任后,刘智明也没有闲下来,他提出创立医院的120急救中心,吴薇在此时成了他的下属。吴薇说,创立之初,刘智明带着手下几人筹划,从“挖人”到找车,从购买物资到设立工作制度,每样都很上心。就这样,120急救中心在武汉三院实现了从零到有的突破,并且建成了三个急救站。

武昌医院院长刘智明

1月21日,因受疫情影响,武昌医院被征用为武汉市第一批定点医院,准备接收发热病人。刘智明连续工作了三天三夜,完成了临时改造和转移病人的任务。据刘智明的妻子蔡利萍回忆,早在1月20日前后,丈夫便开始轻微发热、全身没劲。只不过当时,她并未意识到,这就是新冠肺炎的症状。“备战”前期,为了深入了解病人的情况,刘智明就曾戴佩着一级防护设备进入过ICU,当时里面躺着多位疑似新冠肺炎患者,感染可能就是在那个时候发生的。1月23日,刘智明确诊感染新冠肺炎病毒。1月24日,因病情加重,他被转入武昌医院重症监护室(ICU)。2月14日,刘智明从武昌医院转入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后,开始接受插管治疗。2月17日,医院给他上了ECMO(俗称“人工肺”)急救,一天后,他终因抢救无效离世。这是“第一个牺牲的院长”。

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中,刘智明医生感动了也挽救了无数生命。在抗击疫情的路上,他已化作那最亮的一道光。刘智明同志坚守信念,对党忠诚的政治本色,敢于担当、恪尽职守的昂扬斗志,身先士卒、冲锋在前的革命精神,舍身忘我、一心为民的高尚情怀,值得广大党员学习。以刘智明同志的事迹来激励全国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2019级研究生党支部

姓            名:

最亮的一道光——刘智明

职            称:

邮            箱:

办     公     室:

办 公 室 电 话:

研  究  方  向:

刘智明,男,汉族,1969年生于湖北十堰,199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医学院,200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生前任武汉市武昌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发表专业论文30余篇,其中SCI 2篇;主编神经外科专著1部;主持承担省市科研项目4项,2012年获武汉市首届武昌英才荣誉称号。在今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不幸感染新冠肺炎,经全力抢救无效,于2020年2月18日因公殉职,年仅51岁。2020年2月,武汉市委决定追授刘智明同志“全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20年2月,湖北省委决定追授刘智明同志“全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为鼓舞士气,弘扬正气,激励广大卫生健康工作者投入这场严峻的斗争,2020年3月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决定追授刘智明“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1991年7月,22岁的刘智明从原湖北医学院本科毕业,被分配到原郧阳地区人民医院外三病区从事神经外科临床工作。当时,刘智明是科室的团干,经常参加青年活动,为人爽快,热情仗义。“外科医生都有活力,工作上好学上进,大家都很喜欢他。”当时医院的宣传科长和团委书记刘家敏这样评价他。作为医院里为数不多的大学生,刘智明跟着老师刻苦钻研技术,逐渐成为了一名精通脑外手术的行家。脑外手术,业内称其为“绣花针手术”,做手术的医生一定要胆大心细,否则就会产生可怕的后果,当时的导师(现湖北医药学院党委书记)涂汉军对他的评价是“他可以做到”,可见他自身高超的手术能力。

刘智明出生在农村,和很多农村出来的孩子一样,他心思单纯,手脚勤快。有一次,见到同事住的楼层高,他便主动帮忙搬送液化气罐子。在那个没有手机和电脑的年代,听单位乐队的live是医生们的一大消遣活动,每次刘智明总是早早来到现场,帮着乐队布置场地、搬乐器,忙的不亦乐乎。周末闲暇时,刘智明和年轻的同事们一起,相聚在位于青松坡的单身职工宿舍,唱歌、跳交谊舞、打篮球。直到1995年,刘智明离开十堰,只身前往武汉工作,此后他们能够见面的机会太少,大多都是在开会的时候,但刘智明会亲切地问上一句:“最近工作好吗?”

后右二刘智明

去武汉工作之后,刘智明成为了无人不知的拼命三郎。39岁的武汉三院神经外科医生李维此前是刘智明生前任院长时带领过的医生之一,在他看来,武汉三院神经外科的进步和刘智明的努力是分不开割不断的。早先神经外科在武汉三院并非独立科室,刘智明在任期间,主动联系自己的博士同学刘如恩。此时的刘如恩在江西工作,专攻功能神经外科,他们用显微血管减压治疗面肌痉挛和三叉神经痛。刘智明也想将这一疗法在武汉做起来。于是多次亲自开车将当时接受中央组织部派遣、正在江西省人民医院担任副院长的刘如恩接到武汉。有一次,刘如恩要从武汉赶到宜春开会,刘智明在出发当天的早晨还安排了五台手术,他坚持在做完手术后,亲自开车送刘如恩去宜春。有人问,为何不将手术改期?刘如恩说,刘智明告诉他,因为病人离开武汉就报销不了,为了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情愿牺牲自己的时间。

努力终有回报,武汉三院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的手术研究大获成功,并从此成为在湖北省内有特色的业务之一。与此同时,神经外科在武汉三院被划归成为独立科室,刘智明担任科室主任。科室成立后,他还积极推动科室参加武汉市市级重点学科评审,评审期间,他事事亲力亲为,在提升业务的基础上积极准备资料,并帮助神经外科通过了市级重点学科的评审。为了让病人在手术后更好的恢复,在其他科室都未配备营养师的情况下,刘智明招进一名专业的营养师协助病人进行术后护理。

调任医务处主任后,刘智明也没有闲下来,他提出创立医院的120急救中心,吴薇在此时成了他的下属。吴薇说,创立之初,刘智明带着手下几人筹划,从“挖人”到找车,从购买物资到设立工作制度,每样都很上心。就这样,120急救中心在武汉三院实现了从零到有的突破,并且建成了三个急救站。

武昌医院院长刘智明

1月21日,因受疫情影响,武昌医院被征用为武汉市第一批定点医院,准备接收发热病人。刘智明连续工作了三天三夜,完成了临时改造和转移病人的任务。据刘智明的妻子蔡利萍回忆,早在1月20日前后,丈夫便开始轻微发热、全身没劲。只不过当时,她并未意识到,这就是新冠肺炎的症状。“备战”前期,为了深入了解病人的情况,刘智明就曾戴佩着一级防护设备进入过ICU,当时里面躺着多位疑似新冠肺炎患者,感染可能就是在那个时候发生的。1月23日,刘智明确诊感染新冠肺炎病毒。1月24日,因病情加重,他被转入武昌医院重症监护室(ICU)。2月14日,刘智明从武昌医院转入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后,开始接受插管治疗。2月17日,医院给他上了ECMO(俗称“人工肺”)急救,一天后,他终因抢救无效离世。这是“第一个牺牲的院长”。

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中,刘智明医生感动了也挽救了无数生命。在抗击疫情的路上,他已化作那最亮的一道光。刘智明同志坚守信念,对党忠诚的政治本色,敢于担当、恪尽职守的昂扬斗志,身先士卒、冲锋在前的革命精神,舍身忘我、一心为民的高尚情怀,值得广大党员学习。以刘智明同志的事迹来激励全国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地址:青岛市崂山区松岭路238号   
电话:0532-66787153
邮编:266100
版权所有©中国海洋大学     数学科学学院     鲁ICP备05002467号-1     鲁公网安备 37021202000030号

官方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