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位将数学与海洋科学巧妙融合的青年学者,他既有数学学者缜密的思维,又有海洋人才开阔的视野,在交叉学科的天地里孜孜不倦地探索着。课堂上,他将奇妙的海洋现象与抽象的数学公式巧妙结合,让学生们真切体会到“数海遨游”的独特魅力;科研中,他以敏锐的洞察力在海洋领域不断突破,用数学之钥解开海洋之谜。我们有幸采访到中国海洋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的袁春鑫老师,下面让我们走进他的故事,聆听他对创新教学的思考,感受他对人才培养的见解,以及那份对科研与教育事业的赤子之心。
一、问道求真,奠定发展之基
袁春鑫的学术生涯始于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学院(现为海洋与大气学院),本科期间,他系统学习了海洋科学的理论基础,同时着重培养自己的数学建模与分析能力,为后续跨学科研究奠定了基础。硕士阶段,他继续在中国海洋大学深造,研究方向转向物理海洋领域,进一步巩固了专业基础。怀揣着对海洋科学与数学的热爱,他远赴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CL)数学院攻读应用数学博士学位,专注于流体力学的研究。在此过程中,他将海洋科学与数学方法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跨学科研究视角,为之后的科研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撑。
二、传道解惑,引领智慧之航
2018年,袁春鑫加入中国海洋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正式开启了他的教学生涯。伦敦大学学院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感悟使他由本科学习海洋科学转向投身数学教育。“喜欢用数学方法解决海洋问题,因为理论分析往往能触及问题的本质”他这样解释道。正是这种对数学方法与海洋科学融合的深刻理解,促使他走上了数学讲台。在教学实践中,袁春鑫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他摒弃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转而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在他的课堂上,抽象的数学概念总是通过生动的实例引入,待学生形成直观理解后,再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进行严谨的理论推导。
作为一名海洋科学与数学交叉领域的青年教师,袁春鑫始终致力于探索跨学科教育的新模式。在本科生培养方面,他特别注重激发学生的内在驱动力和目标意识,针对当前部分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他通过分享个人经历和强调学习的潜在价值,激发学生对未知领域的兴趣和探索,从而培养学生的目标感和驱动力。在研究生培养方面,他强调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即便学生最初难以独立提出问题,”他说,“通过循序渐进的引导,也要使学生在处理问题细节的时候有自己的思考。”针对学生不同的职业规划,他采取差异化的指导策略:对于计划考公的学生,协助其在前两年集中完成课题研究;对于有志读博的学生,则着重培养其科研创新能力。他始终秉持“科研反哺教学,教学启迪创新”的理念,主持参与多项科研项目,并成功组建了一支稳定的多学科交叉团队。
三、硕果累累,永葆谦逊之心
袁春鑫先后荣获2022年度“瑞明树人奖教金”和2024年度“优秀教师”称号。面对这些荣誉,他谦逊地表示:“这是学校对我工作的肯定。”
在教学实践中,他始终保持着谦逊进取的态度,专注于培养数学与海洋科学交叉领域的复合型人才。针对传统数学课程与海洋学科需求脱节的痛点,他历时三年,逐渐完善针对本科生的《数学与海洋》特色课程。在课程设计中,他特别注重选取那些既生动有趣又蕴含简单数学原理的海洋现象,通过简单易懂的数学方法进行阐释,让本科生能够轻松理解两者之间的联系。
四、学科互通,构建联结之网
在技术变革与学科交叉融合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当被问及“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应具备哪些核心竞争力”时,袁春鑫指出:“数学教师在为其他专业学生讲授公共课程时,需具备理解并融合其他学科的能力,可以明确数学知识在其他专业中的具体应用。这种跨学科的教学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数学学习的抽象和孤立感。”
袁春鑫的故事,是一位交叉学科学者的成长故事,也是一位教育创新者的实践故事。他以数学为舟,以海洋为帆,在学科交叉的浪潮中开拓出独特的研究航向。数理为舟,沧海为证。我们相信,这位青年学者将继续以他独特的跨学科视野,秉持着教育热忱,培养更多兼具数理逻辑与海洋素养的复合型人才,在数学与海洋科学交融的学术沃土上,收获更加丰硕的创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