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无涯,心存高远——他是“优秀学生标兵”任京文
发布者: 吴文雪
发布时间:2022-12-05
浏览次数:111


      任京文,男,汉族,中共党员,数学科学学院2019级数学2班学生。现任数学科学学院本科生第二党支部党支书,2022级辅导员助理。曾任数学科学学院学生会主席,院篮球队副队长,班级班长、团支书,辅助线助学公益平台秘书组组长,研究会宣传部部长。 

      三年综合排名成绩位于专业第一,保送至复旦大学攻读直博生,连续两年获得国家奖学金,获评中国海洋大学优秀学生标兵荣誉称号。  

      曾带队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家一等奖,主持并顺利完成省级srdp项目一项,一篇SCI在投,曾获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三等奖。完成两次校级青鸟计划实践,获山东省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三等奖,曾获李小勇奖学金、爱华奖学金、瑞明奖学金。曾获省级“优秀学生干部”,校级“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优秀团干部”、“优秀青年志愿者”等荣誉称号。  

      格言:越努力,越幸运 


志存高远,有的放矢  

      自入学起,任京文便坚定了读研这个目标。  

      为保研做准备,首先需要获得保研的名额,也就是说从大一开始就要认真学习专业课,成绩优秀才能获得保研名额,任京文在前期排名比较靠前,后来又获得了国家级竞赛奖项,保研名额十拿九稳,所以从大三下他就开始准备简历资料等撰写。  

      没有过六级是不能保研的。大英三起点的他第一次考六级没有过,出成绩后告诉自己要严肃对待这件事,于是第二次六级考试前一个月起,他就每天投入相当多的精力,最终六级考了551分。“面试的时候会有英语能力考核,只要基础扎实就没有太大问题。”回忆起面试过程时他说道。  

      任京文从大一上学期之后的寒假就开始参加数学建模竞赛,但是前几次也没有拿到很好的奖项,他和大家说竞赛是很注重积累的。直到最后一次国赛,他和他的团队整个暑假都还在系统地学习理论课程,最后凭借多年的努力才拿到了全国一等奖。  

      结合自身经历,他提到,对于像清北这一类大学可能不太看重建模竞赛,他们会比较注重科研水平,如果能参与一两项论文、国家自然基金的项目或者能独立发表一篇论文是一个很大的加分点。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在大二下和大三上多参加几次科研项目,一方面能够试错,发掘感兴趣的研究生方向,另一方面可以在保研的时候丰富自己的简历,让老师们眼前一亮。  

      在大二下开始他就参加学院老师的一个科研项目,这份经历使他的保研面试更为顺利。他在参加复旦大学的面试前,得知当时组内有两个研究生学长是海大毕业保送复旦的,便主动联系他们请教了一些经验。最后出结果时他们透露老师在十几个人中只选了任京文一个人,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他的科研经历正好与复旦大学那边的研究方向有共同之处,这是能让他脱颖而出的一个加分项。“无论有没有成功发表,只要是你自己参与研究的,千万不要抱着水论文的心态去划水,如果你有这个经历,面试老师也对你感兴趣,他可能花很长时间来提问你与这个科研经历相关的内容。”他在复旦大学面试时,面试总共30分钟,自我介绍用了10分钟,接下来的20分钟的提问大部分都是围绕这个科研经历展开的。如果当时是划水,老师一问就会让你原形毕露,这样是很扣分的。


迎难而上,脚踏实地 

      保研过程中任京文遇见了许多困难,但是都一个个解决了。  

      第一个是时间冲突的问题。大部分成绩在前10%的同学能确定自己可以保研,他们在大三下开始就会着手去准备保研的一些材料。但是大三下还是会有课程的,保研的准备会跟专业课有一定的冲突,他在大三下忙于保研的事项,有些忽视专业课的学习,导致大三下的专业课的分数不是特别高。于他而言,就是时间分配不均匀的问题。他建议尽可能在大三上把能修的选修课给修完,这样就能给大三下留出足够的时间准备保研的文书、简历以及专业课的复习。 

      第二个是心态的问题。由于疫情,大部分夏令营报名和面试改为线上,其它学校的一个人甚至可以投十几个学校,但是由于报名人数增加,中等偏上的学校面试考核难度会增大,一些同学直到中期都没能收到offer,心态会有些起伏。因此他觉得要稳住心态,很多好的结果可能在最后的阶段才会逐渐出现,不要放弃,一定要稳下心,扎实地复习,认真准备资料,尽量投一些心仪的院校。


有张有弛,进退有度  

      作为优秀学生标兵,他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课余生活也很丰富。对于此他给出了三个关键词:  

      首先要有自律性,大一刚入学时,要清楚地认识到大学与高中的不同,了解自己的状态,要变得自律,不要整天泡在宿舍里,要勇敢的走出宿舍的温床,多去教学区或图书馆学习,定期总结与反思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其次是重点性,大学的事情多而杂,一定要主次分明,明确在什么时候什么事是最重要的,比如说期末考前一个月就应该收心,把娱乐活动暂时放下。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计划性。在学期初就应该对自己的学习、生活、工作有一个清楚的认知,这个学期要打造一个什么样的目标,再细化到一周内要完成什么计划,一天要复习什么知识点,做什么专业课的题。可以把未来1~2周内的重要事情和deadline列成清单,提醒自己不要忘记。很多同学在工作刚布置时会记得,但是随着时间会逐渐忘记,直到他人来催进度。将任务有条不紊完成后再去放松,自己肯定会更加开心。 


取长补短,合作共赢  

      三人行必有我师,在任何时候都有比自己更优秀的学生。他作为223班的辅导员助理,经常倡导自习时让同学们讨论学习问题。要能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不能解决的问题就与同伴讨论共同解决。221班的辅导员助理孙崇泰是他的老乡和室友,他们一起组队参加了很多竞赛。他的思维非常出众,所以任京文经常拉着他问问题,有时候吃饭时也会讨论问题。他觉得更够把自己的思想和问题和别人交流非常重要,无论是室友还是同学,只要在一起共同学习,时不时讨论问题,成绩肯定会一起提高。  

      当时在一开始参加复旦大学保研宣讲时任京文就认识到了两位优秀的学长,他们也尽己所能地为他提供了很多经验。还有一位16级的学长,曾作为优秀毕业生代表在开学典礼发言,后来任京文得知他也是复旦的研究生,感觉很有缘分。保研成功后也继续联系了学长,在学长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  

      对任京文来说,在大学的四年里认识到了很多的优秀学长学姐,从一开始自己的班助、学生会的学长学姐、党支部的学长学姐等等等等,他们都不同程度上的给予了任京文很大的帮助。于他而言关系最铁的是18级的一位学长,从任京文入学报到时,机缘巧合下与学长认识,后来便开始熟悉起来,进入学生会之后也是加入了学长分管的部门。这位学长后来也保研到了北京大学。任京文曾说,从大一一直到大四,他如果在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有什么难题和问题,有时候都会第一时间询问学长,他自己说那位18级的学长对他的大学生活影响真的很大,彷佛是一个航标,一直在指引着他前行。


迎难而上,脚踏实地  

      作为建模国赛一等奖得主,任京文认为最重要的是团队合作。任京文参与的建模竞赛是三人组队,队友彼此之间非常熟悉。他在团队中扮演一个Leader的角色,负责把控节奏与进度。他说团队合作在大学中是十分重要的,比如说数学物理方程这门课,需要同学们组成3人小组做2 次报告。多进行几次团队合作后,组长更多地负责安排与统筹,能力较强的人可能负责技术层面的问题以及编程,基础较好的同学负责完善与论文的书写。千万不要藏着掖着,一定要自己主动选择角色,发现自己最适合的位置。


千锤百炼,自得圆满 

      在22级学生入学教育期间,任京文曾给所有22级学生开展过一次新生分享会,当时分享给新生的核心关键词是“充实”。  

      任京文认为“充实”这个词是全方面的,不论是学习、完成每天的任务、学到不同的知识点是一种充实。参与实验、汇报科研,与老师一起探讨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是一种充实,长期坚持兴趣爱好也是一种充实。  

      在竞选学生会主席前很多人建议他不要参与,学习压力会很大。但是他说固然参与这些学生工作会使得学习时间一定程度上被压缩,但同时自己的受益也很大:首先能让我们打开眼界,拓宽朋友圈,不会局限于班级或者学院甚至学校内;其次,自己思考问题的角度与层次会更高;再者对自己的锻炼也很大,处理问题的能力会提高很多,比如举办活动(从准备到审核到善后),自己表达、沟通与分析问题的能力也会得到提高,解决问题的思绪会更加缜密。


数学科学学院

姓            名:

学海无涯,心存高远——他是“优秀学生标兵”任京文

职            称:

邮            箱:

办     公     室:

办 公 室 电 话:

研  究  方  向:


      任京文,男,汉族,中共党员,数学科学学院2019级数学2班学生。现任数学科学学院本科生第二党支部党支书,2022级辅导员助理。曾任数学科学学院学生会主席,院篮球队副队长,班级班长、团支书,辅助线助学公益平台秘书组组长,研究会宣传部部长。 

      三年综合排名成绩位于专业第一,保送至复旦大学攻读直博生,连续两年获得国家奖学金,获评中国海洋大学优秀学生标兵荣誉称号。  

      曾带队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家一等奖,主持并顺利完成省级srdp项目一项,一篇SCI在投,曾获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三等奖。完成两次校级青鸟计划实践,获山东省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三等奖,曾获李小勇奖学金、爱华奖学金、瑞明奖学金。曾获省级“优秀学生干部”,校级“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优秀团干部”、“优秀青年志愿者”等荣誉称号。  

      格言:越努力,越幸运 


志存高远,有的放矢  

      自入学起,任京文便坚定了读研这个目标。  

      为保研做准备,首先需要获得保研的名额,也就是说从大一开始就要认真学习专业课,成绩优秀才能获得保研名额,任京文在前期排名比较靠前,后来又获得了国家级竞赛奖项,保研名额十拿九稳,所以从大三下他就开始准备简历资料等撰写。  

      没有过六级是不能保研的。大英三起点的他第一次考六级没有过,出成绩后告诉自己要严肃对待这件事,于是第二次六级考试前一个月起,他就每天投入相当多的精力,最终六级考了551分。“面试的时候会有英语能力考核,只要基础扎实就没有太大问题。”回忆起面试过程时他说道。  

      任京文从大一上学期之后的寒假就开始参加数学建模竞赛,但是前几次也没有拿到很好的奖项,他和大家说竞赛是很注重积累的。直到最后一次国赛,他和他的团队整个暑假都还在系统地学习理论课程,最后凭借多年的努力才拿到了全国一等奖。  

      结合自身经历,他提到,对于像清北这一类大学可能不太看重建模竞赛,他们会比较注重科研水平,如果能参与一两项论文、国家自然基金的项目或者能独立发表一篇论文是一个很大的加分点。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在大二下和大三上多参加几次科研项目,一方面能够试错,发掘感兴趣的研究生方向,另一方面可以在保研的时候丰富自己的简历,让老师们眼前一亮。  

      在大二下开始他就参加学院老师的一个科研项目,这份经历使他的保研面试更为顺利。他在参加复旦大学的面试前,得知当时组内有两个研究生学长是海大毕业保送复旦的,便主动联系他们请教了一些经验。最后出结果时他们透露老师在十几个人中只选了任京文一个人,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他的科研经历正好与复旦大学那边的研究方向有共同之处,这是能让他脱颖而出的一个加分项。“无论有没有成功发表,只要是你自己参与研究的,千万不要抱着水论文的心态去划水,如果你有这个经历,面试老师也对你感兴趣,他可能花很长时间来提问你与这个科研经历相关的内容。”他在复旦大学面试时,面试总共30分钟,自我介绍用了10分钟,接下来的20分钟的提问大部分都是围绕这个科研经历展开的。如果当时是划水,老师一问就会让你原形毕露,这样是很扣分的。


迎难而上,脚踏实地 

      保研过程中任京文遇见了许多困难,但是都一个个解决了。  

      第一个是时间冲突的问题。大部分成绩在前10%的同学能确定自己可以保研,他们在大三下开始就会着手去准备保研的一些材料。但是大三下还是会有课程的,保研的准备会跟专业课有一定的冲突,他在大三下忙于保研的事项,有些忽视专业课的学习,导致大三下的专业课的分数不是特别高。于他而言,就是时间分配不均匀的问题。他建议尽可能在大三上把能修的选修课给修完,这样就能给大三下留出足够的时间准备保研的文书、简历以及专业课的复习。 

      第二个是心态的问题。由于疫情,大部分夏令营报名和面试改为线上,其它学校的一个人甚至可以投十几个学校,但是由于报名人数增加,中等偏上的学校面试考核难度会增大,一些同学直到中期都没能收到offer,心态会有些起伏。因此他觉得要稳住心态,很多好的结果可能在最后的阶段才会逐渐出现,不要放弃,一定要稳下心,扎实地复习,认真准备资料,尽量投一些心仪的院校。


有张有弛,进退有度  

      作为优秀学生标兵,他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课余生活也很丰富。对于此他给出了三个关键词:  

      首先要有自律性,大一刚入学时,要清楚地认识到大学与高中的不同,了解自己的状态,要变得自律,不要整天泡在宿舍里,要勇敢的走出宿舍的温床,多去教学区或图书馆学习,定期总结与反思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其次是重点性,大学的事情多而杂,一定要主次分明,明确在什么时候什么事是最重要的,比如说期末考前一个月就应该收心,把娱乐活动暂时放下。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计划性。在学期初就应该对自己的学习、生活、工作有一个清楚的认知,这个学期要打造一个什么样的目标,再细化到一周内要完成什么计划,一天要复习什么知识点,做什么专业课的题。可以把未来1~2周内的重要事情和deadline列成清单,提醒自己不要忘记。很多同学在工作刚布置时会记得,但是随着时间会逐渐忘记,直到他人来催进度。将任务有条不紊完成后再去放松,自己肯定会更加开心。 


取长补短,合作共赢  

      三人行必有我师,在任何时候都有比自己更优秀的学生。他作为223班的辅导员助理,经常倡导自习时让同学们讨论学习问题。要能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不能解决的问题就与同伴讨论共同解决。221班的辅导员助理孙崇泰是他的老乡和室友,他们一起组队参加了很多竞赛。他的思维非常出众,所以任京文经常拉着他问问题,有时候吃饭时也会讨论问题。他觉得更够把自己的思想和问题和别人交流非常重要,无论是室友还是同学,只要在一起共同学习,时不时讨论问题,成绩肯定会一起提高。  

      当时在一开始参加复旦大学保研宣讲时任京文就认识到了两位优秀的学长,他们也尽己所能地为他提供了很多经验。还有一位16级的学长,曾作为优秀毕业生代表在开学典礼发言,后来任京文得知他也是复旦的研究生,感觉很有缘分。保研成功后也继续联系了学长,在学长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  

      对任京文来说,在大学的四年里认识到了很多的优秀学长学姐,从一开始自己的班助、学生会的学长学姐、党支部的学长学姐等等等等,他们都不同程度上的给予了任京文很大的帮助。于他而言关系最铁的是18级的一位学长,从任京文入学报到时,机缘巧合下与学长认识,后来便开始熟悉起来,进入学生会之后也是加入了学长分管的部门。这位学长后来也保研到了北京大学。任京文曾说,从大一一直到大四,他如果在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有什么难题和问题,有时候都会第一时间询问学长,他自己说那位18级的学长对他的大学生活影响真的很大,彷佛是一个航标,一直在指引着他前行。


迎难而上,脚踏实地  

      作为建模国赛一等奖得主,任京文认为最重要的是团队合作。任京文参与的建模竞赛是三人组队,队友彼此之间非常熟悉。他在团队中扮演一个Leader的角色,负责把控节奏与进度。他说团队合作在大学中是十分重要的,比如说数学物理方程这门课,需要同学们组成3人小组做2 次报告。多进行几次团队合作后,组长更多地负责安排与统筹,能力较强的人可能负责技术层面的问题以及编程,基础较好的同学负责完善与论文的书写。千万不要藏着掖着,一定要自己主动选择角色,发现自己最适合的位置。


千锤百炼,自得圆满 

      在22级学生入学教育期间,任京文曾给所有22级学生开展过一次新生分享会,当时分享给新生的核心关键词是“充实”。  

      任京文认为“充实”这个词是全方面的,不论是学习、完成每天的任务、学到不同的知识点是一种充实。参与实验、汇报科研,与老师一起探讨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是一种充实,长期坚持兴趣爱好也是一种充实。  

      在竞选学生会主席前很多人建议他不要参与,学习压力会很大。但是他说固然参与这些学生工作会使得学习时间一定程度上被压缩,但同时自己的受益也很大:首先能让我们打开眼界,拓宽朋友圈,不会局限于班级或者学院甚至学校内;其次,自己思考问题的角度与层次会更高;再者对自己的锻炼也很大,处理问题的能力会提高很多,比如举办活动(从准备到审核到善后),自己表达、沟通与分析问题的能力也会得到提高,解决问题的思绪会更加缜密。


地址:青岛市崂山区松岭路238号   
电话:0532-66787153
邮编:266100
版权所有©中国海洋大学     数学科学学院     鲁ICP备05002467号-1     鲁公网安备 37021202000030号

官方微信

.